文化动态
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王汉荣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关键词:防治技术 鉴定 parasitica 发生规律 Hyaloperonospora 青花菜褐茎病 
描述:青花菜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重要蔬菜之一。浙江省从八十年代开始种植,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青花菜生产出口基地。青花菜也成为浙江省一种重要的特色蔬菜和出口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万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约30余万吨,总产值约3.6亿元以上但是随着青花菜种植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种植年限的增加,青花菜的病害也随之凸显。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青花菜主产区零星发生青花菜花球“褐变”问题,俗称“褐茎病”。随后在浙江省的台州、宁波、绍兴和杭州等青花菜主产区蔓延,病情逐年加重。青花菜褐茎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茎表皮及维管束发黑,后期主茎及花梗褐变,以致感病花球无任何商品价值。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发病面积已达25%,病情严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发病后青花菜产量剧减,品质变劣,个别田块绝收,农民和出口加工企业损失惨重,严重威胁青花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青花菜褐茎病,在全省范围内对病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病原因、流行规律及其相关的防控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通过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及对青花菜褐茎病病样的离体组织培养、切片镜检、常规组织分离和划线分离等技术手段,发现该病原菌在青花菜离体病组织上能培养,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被分离纯化培养,为专主寄生型病原菌;对青花菜病组织进行切片镜检,发现病组织细胞内具有大量病原菌的菌丝和吸器的存在;采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组织进行离体和田间人工接种,能使健康青花菜再现褐茎病的典型症状;采用离体发病组织上培养产生的病原菌进行离体和田间接种,也均能使健康青花菜再现褐茎病的典型症状,并通过切片镜检发现其菌丝和吸器与田间病样相同,说明离体组织培养产生的病原菌即为引起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同时对青花菜褐茎病菌进行了rDNA-ITS的序列扩增,并在NCBI上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引起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与十字花科霜霉病菌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的同源性最高,达99%以上Hyaloperonospora属的其它菌的ITS序列相似性也达95%以上结合镜检的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和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青花菜褐茎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Constant (Pers. ex Fr.).(2)青花菜褐茎病发生规律通过对田间青花菜褐茎病发生、发展流行的详细调查,发现:温度是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决定病害出现的早迟和发展的速度;在连续雨天条件下,气温高于10℃,利于病菌侵入导致青花菜褐茎病大发生;低于10℃,则会抑制病害发生。田间相对湿度(雨水)是发病的决定因素,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有水滴或水膜是侵染的决定性因子,否则植株表面干燥,其孢子囊不能萌发侵入,连续5天以上阴雨或连续大雾天可引起褐茎病大发生。品种抗病性是发病与否和轻重的前提;对15个青花菜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发现青花菜对褐茎病具有明显的感抗差异,其中‘优秀’和‘绿雄90’表现抗病。(3)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通过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对青花菜褐茎病病株田间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褐茎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即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被测田块都不符合二项分布,而同时符合核心分布;各田块的青花菜褐茎病I指标大于0,M*/M指标大于1,Ca指标大于0,扩散系数C大于1,K指标大于0,m*-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发病中心,病株个体间相互排斥,发病中心在田间呈聚集分布格局,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青花菜褐茎病病株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序贯抽样模型为T0(n)=1.35N±1.1573√N,调查株数N株时,若累计病情指数超过上界可定为防治对象田,若累计病情指数未达到下界时,可定为不防治田。病情指数15,所需抽样数为77。(4)微量元素对褐茎病发生的影响采用翠康保力、靓丰素硼、靓丰素镁、靓丰素钙四种微量元素肥对测定微量元素对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四种微量元素肥没有预防和治疗青花菜褐茎病的效果,即青花菜褐茎病不是缺素等引起的生理性营养缺乏症。(5)青花菜褐茎病综合治理技术筛选出了2个青花菜褐茎病的抗病品种‘优秀’和‘绿雄90’,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筛选了10种不同的杀菌剂对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嘧菌酯(阿米西达)的防效可高达89.47%,是理想的防治药剂。而‘绿颖’喷淋油300倍稀释液与上述药剂混用,增加了药液在植株上的附着力,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平均可提高10个百分点。现蕾期和生长前期出现连续5天以上阴雨(大雾)天气和10-27℃温度时,需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注意轮作清园、选择抗病品种、补硼控氮施肥、物理生物防治交替及时用药”防治策略,总结出了抗病品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药剂防治等一套安全有效的青花菜褐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达98%以上。该技术已经在浙江省各个青花菜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推广面积占青花菜种植面积的92%。
论土地期权融资储备
作者:朱莉  学位年度:2008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 发展权 土地期权融资储备 
描述: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加强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新的政策工具,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可以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控制土地供给,防止多头供地;有利于企业改制解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高效合理配置存量土地;土地收购后,进行开发和整理,使一些规划不合理,环境较差的土地得以再开发和再利用;出让后的土地升值,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增值。从1996年上海设立全国第一个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发展中心以来,总的来说,土地储备制度在保护耕地、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保证国有土地资产增值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可喜可贺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问题,土地储备中心资金短缺,导致供地结构、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已经引起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土地成本飞涨、房价飙升、被拆迁农民补偿标准偏低、生活边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着眼于土地储备中心资金紧张、农村居民被拆迁后生存与发展问题,首先解释了创建该种模式的出发点,第二对该种模式从背景、主体、时间性、实施对象、定价、收益分配、收益实现行式7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第三将这种模式与国内目前存在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点。第四讨论了实施该种模式所需要的条件,第五...
蔬菜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作者:金晓蕾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蔬菜生产企业 回归分析 供应链 食品安全 问卷调查 质量控制 
描述:近年来,蔬菜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蔬菜生产企业作为蔬菜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安全蔬菜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宁波、金华、台州、嘉兴等城市内166家蔬菜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蔬菜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质量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 第一、二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对本文涉及的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总结了我国蔬菜产业在质量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中介组织、供应链三个视角对我国安全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 第四至六章首先提出蔬菜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分析的实证框架,为数据分析提供明确思路。分析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对蔬菜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和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对假设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企业质量安全水平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最终确定个体特征、原料控制水平、目标市场等因素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决策的作用效果。 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得出研究结论与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提出在本领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市场,制度环境对企业在质量安全控制机制上的安排产生巨大影响。(2)农民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及机会主义行为是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的难点(3)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直接影响到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机制选择。(4)企业自身特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特征综合影响到企业对现有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水平所带来的效用的感知,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对未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安排的考虑。
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
作者:张丙宣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关键词:政策调适 科层制 招商引资 征地拆迁 地方治理 乡镇政府 利益博弈 综治维稳 
描述:本文以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的J镇政府为研究对象,将之置于组织理论和中国政治史的脉络中,从科层制的理论视角考察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乡镇政府为应对来自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压力而采取的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和综治维稳等行为,揭示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研究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的中的角色,旨在提高地方治理的绩效。 研究表明,乡镇政府不仅仅服从科层制的规范、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而且在行使自主权过程中,从组织的视角回应上级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压力,并与上级政府、企业和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利益博弈,进而改变科层制的规范和国家的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过程中,科层制并不曾从乡村社会中退出,而是以新的方式重新主导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直接经营为数众多的规模小的乡镇企业转变到以控制土地将整个辖域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进行经营,从主要由村社干部与农民直接互动转变到乡镇政府及其官员直接与农民沟通,从主要依赖传统乡村微观维稳的关系网络转变到主要依赖现代科层化的稳控组织进行维稳。这些变化推动了地方政府应对和重塑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并从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学习治理之道,从而优化地方治理。 与此同时,在市场、...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现状和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赵超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关键词:社会保险制度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卡方检验 灵活就业人员 
描述:随着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改革的进行,就业形式产生重大改变。国企改制、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等进程中产生的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纷纷选择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灵活就业成为我国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劳动力大军中的精锐,却因为各种因素(个人因素、制度因素和历史因素等)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被长期排斥在现有社会保险制度之外,致使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明确各种因素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对于分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同时,对于我们制定政策以提高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等,首先重点介绍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及创新方面,并总结了国内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研究现状。其次,从对灵活就业的概念界定出发,对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进行估算,并介绍了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和特征等。在梳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演变的基础上,以参保率这一指标来反映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这一现状。本文以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状况的调查问卷资料为基础,对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职业特征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进行描述。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灵活就业人员多为中青年,收入水平略低于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以非杭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被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私营和微型企业等非正规就业部门,从事加工制造业,大多数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就业途径非正规化,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对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不高,但是对参加社会保险的意愿却很强烈。再次,以调查问卷中所得到的被调查对象的资料(个人信息、职业信息和社会保险信息)为基础,先运用交叉列表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卡方检验,选出13种对被调查对象参保行为影响显著的自变量,然后将筛选出来的13种自变量放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再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与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在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与社会保险的诸多因素中,得到最具影响性的6种因素,分别是户籍类型、工作单位性质、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就业途径、参保意愿和对社保参保政策的认知程度。并依据这6种变量中的虚拟变量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所对应的回归系数构建出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表达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表达式显示:签订劳动合同和对社保参保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参保行为的影响最显著;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意愿越强烈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就越高;正规途径下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就越有可能参加社会保险;城镇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发生比要高于农村户籍人员。最后,在介绍国外各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在参保、缴费、给付等方面对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在全覆盖的发展目标指导下,遵循公平性、灵活性、唯一性和便携性等原则,建议在建立公共社会保险计划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分类别保障,放宽参保条件将全体公民都涵盖到社会保险体系中。在缴费环节,要降低缴费基数,分类别确定缴费比例,延长缴费年限和缴费方式多样化;在给付方面,普遍地为公民提供基础性的保险待遇,并惠及参保者的家庭成员;同时要加强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劳动关系,构建高效率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信息服务体系等,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便利,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浙江长兴农家乐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翟秋萍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防治技术 鉴定 parasitica 发生规律 Hyaloperonospora 青花菜褐茎病 
描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三农问题,而农家乐发展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等三农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家乐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家乐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另一种便捷途径。虽然农民的主业依然是农业,但是经营农家乐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作为一种副业收入,创造更多了价值。这对缓解农村贫困,缓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格局,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农家乐可以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家乐出现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种融农业与旅游业为一体的农家乐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种时空上的矛盾[1]。最后,农家乐在农村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伴随着城市人口到农家乐休闲度假,与游客密切相关的食、宿、住、行、购、游、娱等相关行业等也渐渐地发展开来,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兴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这一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集中。特别是上海作为区域龙头,是全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和综合性工商业基地。长兴紧邻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城乡交通网络健全,交通十分便捷,乡村的可进入性良好,因此交通便利也成为长兴农家乐发展的助推器之一。长兴农家乐从2002年5月才开始起步,短短几年的时间,长兴农家乐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壮大。除了长兴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优势,长兴农家乐的成功更得益于其发展模式,长兴县政府功不可没,在县政府对农家乐的优惠政策和县旅游局的推动支持下,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从培育起步阶段到规范提升阶段再到特色精品阶段,不断发展进步,已经在全国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以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代表性的浙江长兴农家乐为研究对象,深入长兴实地调研,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向长兴农家乐经营者和游客问卷调查,总结并提炼出长兴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政府+农家乐协会+农户”,为其他农家乐的发展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新经验,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思想。 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农家乐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长兴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包括长兴农家乐发展条件分析,长兴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以及长兴农家乐的概念、分布、类型。长兴农家乐主要分布在水口乡、小浦镇,根据农家乐依托资源、所处地域位置不同等,又可细分为以下多种类型,如农家园林型、花果观赏型、景区旅舍型、花园客栈型、农事体验型等。长兴县农家乐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培育起步阶段;规范提升阶段;特色精品阶段。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简单介绍农家乐常规的七种经营模式,后在深入长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为“政府+农家乐协会+农户”,政府负责农家乐发展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的优化,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的指导;农家乐协会负责组织农户参与导游、工艺品的制作、向游客提供预约住宿餐饮等服务、通过统一建设长兴农家乐网站、举办各种推广活动等方式对外宣传等,并负责维护传统民俗,协调各方利益。农户要定期参加各种培训,保证服务管理水平。 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本章首先是对长兴农家乐经营者问卷调查,从业主素质、员工管理、资金运作及物料供应管理、宣传推广管理四个方面进行长兴农家乐管理内部分析。然后分别对长兴农家乐的申报及审批管理、特色精品农家乐规范管理、长兴农家乐星级评定管理进行分析。 第五章,是对长兴农家乐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从游客的高满意度的角度验证长兴农家乐成功的发展模式。 第六章,在全国农家乐如火如茶发展的背景下,长兴农家乐的快速发展更是有目共睹。本章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长兴农家乐成功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政府主导、长兴农家乐的精品改造、长兴农家乐的宣传和推广、长兴农家乐人员培训管理、农家乐协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入长兴农家乐实地考察和调研,获得了长兴农家乐经营管理等一手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总结长兴农家乐成功的发展模式实属首例,为全国农家乐的发展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目前,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农家乐经营模式分类有:“自主、分散”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村办企业”模式,个体农户模式,租赁、整体租赁模式、股份制模式等。本文长兴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政府+农家乐协会+农户”可作为更高级的经营模式一类归入其中。 最后,论文主要研究讨论长兴农家乐发展模式,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一些观点和想法难免带有局限性和个案特点。
民办图书馆研究
作者:马艳霞  学位年度:2008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关键词:私人藏书 民营图书馆 私立图书馆 民办图书馆 捐赠图书馆 
描述:图书馆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从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公共图书馆法)诞生以来,这种以政府财政资助的公共图书馆运行模式就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尤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力发展,世界各国各级政府担负起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责任和义务。 但历史和现实中仍然出现这样一些图书馆,他们不靠政府拨款,自筹资金创办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服务。我们把这种资金来源自筹并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统称为民办图书馆。尤其在我国边远山区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没有普及的地方,这些民间力量创办的图书馆以其自身力量和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为当地居民提供图书馆服务,承担起公共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的职能。民间力量为什么创办图书馆,民办图书馆与公办图书馆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运行模式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对我产生很大吸引力,引起了我研究的兴趣。 本文从外国和我国各时期出现的民办图书馆实践出发,简要回顾和梳理了我国古代致用开放的私人藏书楼、近代主要的私立图书馆、当代各种民间力量创办的图书馆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私立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利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当代民办图书馆的定义、性质、特点、主要类型,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各类民办图书馆的构成、特点、优势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同时,还对民办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文中附有表7个,全文约17万字,除绪论和结论外,分为8个部分。 1.民办图书馆的基本理论 民办图书馆主要在办馆主体和主要资金来源上与公共图书馆相区别,那么创办主体和资金来源能否成为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图书馆类型划分标准有哪些?以往图书馆类型划分中有没有民办图书馆存在?民办图书馆应包括哪些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具有什么性质、特点?在历史上和社会与生活中具有哪些作用?本部分就是在回顾以往图书馆划分标准基础上,重新定位民办图书馆,在辨析各种民办图书馆的相近概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民办图书馆定义的基础上,作者提出本文的民办图书馆概念:民办图书馆是指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兴办、依法自行管理并面向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是所有民间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切图书馆的统称。同时分析了民办图书馆具有民办性、公益性、自发主动性和自主随意性等性质。归纳民办图书馆的特点是:办馆主体的非官方性,办馆经费的自筹性,办馆经营的自主性,办馆目的的非营利性和办馆服务的公益性。最后简单总结民办图书馆在吸纳社会资金、弥补单一依靠政府财政办馆经费不足,扩展基层图书馆服务领域,推进和深化图书馆改革以及在文化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我国民办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民办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文章通过对史料的汇总和分析,认为在我国古代,部分私人藏书家辟出专室,对外开放藏书、招致来学的私人藏书楼就是民办图书馆的起源。并在汇总6个著名开放的私人藏书楼基础上,归纳这些致用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主要特点是:创办者主要是开明乡绅,开放行为体现以“仁人”为核心的儒家人文主义精神,致用开放私人藏书楼在其承继过程中,宗法文化和宗族力量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分析这些私人藏书楼对其主人及家族,对同时代学人及乡邦文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而近代,在政权不断更迭,国难当头之时,一些仁人志士、社会团体、企业甚至外国人创办一些私立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使得当时的私立图书馆无论在数量和社会影响上都超过公办图书馆,通过分析近代民办图书馆大力发展的原因以及在当时和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文章认为近代是民办图书馆的大发展时期。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港澳台地区民办图书馆的状况。 3.我国民办图书馆的现状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省、县公共图书馆体系日益完善。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网络志愿者、海外基金会以及农民个人创办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以单薄的力量,零散的分布洒遍全国大江南北,尤其在农村、边远山区等国家公共知识保障体系薄弱的地区,与公共图书馆一样担负起为人民提供知识与信息的任务。文章在介绍列举15个主要的民办图书馆基础上,归纳当代民办图书馆具有分布广泛,两极发展;创办主体多元、专业;个体规范,整体失范;依附性强,随意性大等特点。分析当代民办图书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公办图书馆设施与服务的缺位,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的兴起,仁人爱物、乐善好施的传统慈善文化,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以及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理论等。同时指出民办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教育、培育所在区域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弥补农村教育不公,整合民间力量服务农村以及开发闲暇时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起着重要作用。 4.国外民办图书馆的发展 通过回顾介绍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民办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和部分重要民办图书馆案例,归纳各国民办图书馆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国外民办图书馆的发展轨迹和民办图书馆事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民办图书馆所折射的时代精神。认为民间创办图书馆活动和实践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国外的民办图书馆与政府办的图书馆并行同步发展;图书馆经费筹集机制多样化;图书馆组织形式不拘一格以及馆藏特色化,服务专业化的研究型图书馆居多等特色,都将是我国民办图书馆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 5.民办图书馆类型的划分 本部分在回顾、分析以往民办图书馆类型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创办目的或办馆动机为分类标准,将民办图书馆划分为公益型民办图书馆和经营型民办图书馆。公益型民办图书馆主要有海外基金会或慈善组织出资创办、国内依托网络志愿者团体创办、农村农民个体创办的图书馆和公益型读书社。经营型民办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括北京的科教图书馆、杭州的张铭音乐图书馆、无锡的收获季节图书馆以及经营型读书社等。并分别从创办主体与资助对象,管理与维护,馆藏与服务以及布局与分布四个方面总结两种民办图书馆类型的特点,分析两种类型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最后简单介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和住宅小区图书馆等其他民办图书馆类型。 6.民办图书馆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一个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每一个图书馆的主要核心业务。民办图书馆是依靠社会力量创办、组织、并利用各种信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民办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更是图书馆的基础和汲取各种资助力量的源泉,图书馆的发展和巩固完全依赖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好坏。本部分首先分析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和构成,从而得出民办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其次在回顾现有民办图书馆各种资源基础上分别分析民办图书馆的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最后根据民办图书馆资源建设现有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民办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7.民办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与案例 民办图书馆因为创办经费来源的不同,其管理和运行模式也与公办图书馆有很大不同,此外,图书馆建设不是一次性投资项目,维持开馆需要持续投入,因此,目前民办图书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本部分归纳现有民办图书馆的各种运行模式,区分公益型民办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分为联合办馆(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民办民助)和独立办馆,经营型民办图书馆运行模式分为加盟连锁和独立经营,并细分各种模式的不同与优势。最后用四个典型案例来阐释各种运行模式的区别。 8.民办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民办图书馆在世界各国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都实际的存在过,民间创办图书馆活动和实践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当前各国政府都承担起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责任,但民办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补充仍将继续广泛存在。此外,民办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还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是民办图书馆的最佳发展区域,民办图书馆的创办主体更趋多元化,创办者的善举将有助于彰显社会的慈善精神,公益型民办图书馆将壮大发展,经营型民办图书馆将更趋特色化。 最后,文章认为,如果说,公办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福利的体现和保证,那么,民办图书馆则是民众主动、自发创办、作为公办图书馆补充的一种选择。民办图书馆创办者的善举、道德情操、精神追求和公益精神应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我国未来图书馆建设应一方面建立以立法保证政府投入为主的机制,确保图书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在办馆模式上应提倡创办主体多元化,鼓励政府的强制机制、市场的自愿机制和志愿组织的志愿机制合力共同发展。民办图书馆研究是专门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尤其在目前全国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历史时期,民办图书馆建设和民办图书馆研究应受到重视。
杭州市种子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龚利强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关键词:战略 现状 产业 种子 发展 
描述: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种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推动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大局。近年来,杭州市从资源比较优势出发,不仅把种子作为科技措施,而且作为一项独立的产业加以发展,使种子产业成为杭州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亮点产业。目前,杭州市有重点种子企业37家,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站点有600多个,种业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种子产业年销售总额高达1.32亿元,居全省首位,已经成为杭州市农业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种子企业已形成了国有、集体和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种子生产经营的市场行为趋于多样化、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杭州市种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经济转轨阶段的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杭州市种子产业建成全省一流的主导产业,本文通过对杭州市种子产业的现状、发展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杭州市种子产业发展战略:(1)构建优势种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企业运行机制。(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4)创新种子管理体系,拓展和...
杭州市水果生产现状、问题及未来策略研究
作者:余雪贞  学位年度:200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关键词:水果生产 优势分析 对策 问题 现状 
描述:本研究通过对近十三年来杭州市水果生产、经营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研究了水果的生产、加工和服务现状,结合杭州市的气候、市场信息和生产实际,分析了杭州市水果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杭州市水果产业的对策建议。主要结果如下: 1、水果生产现状。近十三年来,杭州市水果生产经历了萎缩期、恢复期和快速增长期三个阶段,水果产量呈现出波动式增长态势,但产值呈稳定快速增长态势。从总体上看,杭州市水果生产位居全省第6位,在杭州种植业中居于蔬菜、粮食、茶叶和花卉苗木之后,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布局上看,我市的主要水果是柑橘,其次是梨,而草莓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水果。其它小水果如枇杷、梅、杨梅和柿等发展较慢。柑橘和桃的比重呈下降态势,而梨和草莓的比重呈上升的态势。水果产量呈波动式变化主要是由于柑橘比重较高、生产的大小年而引起水果产量的波动变化。我市水果生产的主产区是建德、淳安和桐庐。在分布上,柑橘集中分布在建德和淳安两地;梨产区分布较广,但主要在桐庐;桃主要产区在桐庐和富阳;其它特色小水果颇具地方特色。杭州市水果加工薄弱,加工企业零散分布,无大的龙头企业,加工品种主要集中在蜜饯、青梅和柑橘罐头,而...
杭州市富阳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志成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关键词:对策 建设 富阳区 农村实用人才 
描述:杭州市富阳区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地区之一,在当前富阳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和撤市设区融入大杭州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富阳的农村实用人才有着展示才能和智慧的广阔舞台。本文结合富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富阳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用显著。数据表明,随着富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大。2.富阳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培养了一批骨干农民,搭建了人才交流的平台,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全区农民的增收,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3.探讨了富阳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归纳为围绕“一个中心”——三农工作的重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三大保障——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励保障,营造社会氛围,确保人才队伍稳定发展。4.讨论了富阳区农村实用人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与机理。包括八大模式——产业带动模式,能人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项目开发带动模式,重大节会带动模式,大学生村官带动模式,协会拉动模式,现代信息网络模式。论文分析了不同模式与人才发展的互动机理。5.分析了当前富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合富阳实际的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吸收各类实用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长效服务形式,搭建人才创业平台等。